最近不少人盯着沪深两市成交额,一见跌破2万亿就慌了,觉得牛市要凉。其实真不用这么紧张,2万亿本就是阶段性的交易高位,成交额跌下来顶多说明市场没那么热闹了,跟牛市结不结束根本不是一回事。要知道牛市走没走,得把宏观经济、政策、估值这些维度揉在一起看,少一个都不行。
·先说说最根本的--宏观经济要是掉链子,牛市肯定撑不住。比如GDP增速要是连着两个季度都没达到大家预期,那说明整体经济增速在放缓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跌破50这条荣枯线,工厂生产就没那么景气了。还有制造业PMI要是连续3个月都低于50,企业订单和生产都会受影响。
这些数据一差,企业赚钱就难。上市公司业绩跟着下滑,股市没了盈利支撑,牛市自然就没了根基。关键行业也不能出问题,房地产是支柱产业,要是销售和投资一直往下走,上下游行业都会受牵连。老百姓花钱要是没劲头,社零增速一直疲软,消费这块就拉不动经济。要是国外经济不行,咱们出口订单减少,外需也会拖后腿。这几样要是同时出问题,大家对经济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。
·还有通胀和通缩,这俩都是"拦路虎"。要是CPI同比增速超过5%还一直涨,就会出现恶性通胀。央行只能通过加息、缩表来控制,市场里的钱就会变少,牛市缺了资金支持就难以为继。反过来要是通缩,PPI连续6个月以上下跌,CPI也快到0甚至负数,说明大家都不敢花钱、企业不敢生产,盈利自然好不了。
2008年金融危机后和2015年部分时候就现过这种情况。货币政策转向也很关键,牛市能起来离不开宽松的货币环境。要是央行开始收紧,牛市就危险了。比如加息,不管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,还是提高MLF、LPR利率,都会让借钱成本变高,很多资金就会从股市转到债市或者存银行。
要是央行开始缩表,比如赎回MLF、搞正回购,或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,市场里的钱会直接减少。而且要是政策重心从"稳增长"变成"防风险",比如2015年清理场外配资,2021年反垄断和教培整顿,高估值板块的资金就会大量撤离,市场估值和情绪也得盯紧。
核心指数像沪深300、创业板指,要是PE、PB分位数超过历史80%,说明比过去80%的时间都贵。要是盈利增速跟不上,比如PE涨了50%,EPS才涨10%,就是明显的泡沫。以前新能源、AI板块就出现过市盈率超100倍,PEG还大于2的情况,这就是资金在盲目炒作,脱离了基本面。
申宝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